一、適宜的種植區(qū)域
紅豆草喜溫涼、干燥氣候,適宜在年均氣溫3~8℃,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區(qū)種植。紅豆草抗旱能力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可在干燥瘠薄,土粒粗大的砂礫、沙壤土和白堊土上生長。最適宜在富含石灰質(zhì)的土壤,疏松的碳酸鹽土壤和肥沃的壤土上生長。
二、主要栽培措施
1、整地
紅豆草對土壤要求不嚴,大多數(shù)土壤上生長發(fā)育良好,適應范圍廣。播種墻應精細整地,雜草嚴重時可采用除草劑處理后翻耕。翻耕前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-2000kg/畝和過磷酸鈣20-30kg/畝作基肥。翻耕后須及時耙地和壓地,粉碎土塊,平整土地。土壤瘠薄時,播前應增施氮肥尿素5-8kg/畝或磷酸二銨8-10kg/畝。
2、播種
在水熱條件好的濕潤、半濕潤地區(qū),春、夏、秋均可播種,北方地區(qū)秋播不晚于7月中旬,否則不利幼苗越冬。收草田帶莢播種量3.0~4.0kg/畝,撒播播量4.0~5.0kg/畝,播深3~4cm,行距20~30cm。
3、田間管理
紅豆草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%。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 的地區(qū)應配備灌溉條件。出苗前要防止土壤板結(jié),苗期要及時鋤草、中耕松土。生長初期或每次刈割后結(jié)合灌溉進行追肥。追肥以磷肥為主,少量施用氮肥。畝施磷酸二銨6-10kg或磷含量高的氮磷鉀復合肥8-10kg,增產(chǎn)效果顯著。越冬前應灌足水分,補施磷鉀肥,做好越冬管理可顯著提高翌年草產(chǎn)量。
4、收獲利用
最適刈割期宜在初花期進行,播種當年只能利用一次,以后每隔30~40d刈割一次,一般每年刈割2~3次,刈割留茬高度為5~6cm。
三、風險提示
1、選購品種時,應向?qū)I(yè)技術(shù)人員詳細了解品種的適宜區(qū)域、特征、特性,根據(jù)種植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并參考種植說明。
2、在適宜種植區(qū)域內(nèi)耕地條件下種植時參考該種植說明,如在非耕地條件下種植,種植者需綜合考慮土壤類型、養(yǎng)分條件、土壤水分、鹽堿含量等因素并配套最適種植方案。
3、溫度和濕度顯著影響種子生活力,購買的種子應及時播種,未使用的種子應妥善保管。種子應在避光、干燥的環(huán)境中保存,溫度低于25℃,相對濕度<50%為宜,避免高溫(>30℃)和高濕(相對濕度>60%或種子含水量>15%)的貯藏條件,貯存期不宜超過180天。